“以前总想着熬一熬,价格总会回来的,现在不敢这么想了。”一位养了十几年蛋鸡的老养殖户感叹道。今年以来,鸡蛋价格持续在低位徘徊,养殖户们从年初的“观望等待”到如今的“主动求变”,心态发生了巨大转变。行业正在经历从“被动硬扛”到“主动减产能”的关键转折,这场变革将如何影响未来的蛋价?2026年,养殖户真的能等来盈利回暖吗?
01 行业深陷“长期亏损”,为何存栏量不降反升?
“蛋价跌回五年前,利润缩水近两成”——这是2025年蛋鸡行业的真实写照。
数据显示,2025年全国鸡蛋年度均价仅为3.24元/斤,同比下跌18.39%,多数时间在近五年最低价区间运行。
尽管饲料成本略有下降,但蛋价大幅下滑导致养殖利润被严重挤压。在9月之前,养鸡基本处于“卖一斤亏一斤”的状态,全年单斤利润比去年减少0.61元。
与2020年“亏得狠但时间短”不同,2025年的特点是 “亏得不深,但拖得久”。
为什么亏了这么久,存栏量还在涨?
截至8月末,全国产蛋鸡存栏量达到13.65亿只,环比增长0.66%,同比增幅高达5.98%。
这背后有两个原因:
资金储备雄厚:过去四年的盈利周期让养殖户有“老本”可吃,普遍对市场回暖抱有期待;
鸡群“年轻化”:当前蛋鸡中正处于产蛋高峰的“青壮年”鸡占比高达77.85%,而该淘汰的老鸡只占8.87%。
这种“年轻化”结构导致鸡蛋供应基数居高不下,成为压制蛋价上涨的关键因素。
02 转折点已至!行业从“硬扛”转向“主动调整”
“不扛了,该淘汰就淘汰”——行业心态正在发生根本转变。
两个关键信号显示转折点已经到来:
补栏积极性大幅下降从4月份开始,养殖户补栏意愿持续走低,鸡苗销量逐月下滑。按照蛋鸡养殖周期推算,9月之后新增的产蛋鸡将逐步减少。
老鸡淘汰明显加速临近中秋,为降低养殖成本,大量养殖户选择及时淘汰老母鸡,而非像以往那样通过换羽等方式继续维持。
卓创资讯预计,9-12月全国产蛋鸡存栏量将出现本年度首次持续性下降,虽然降幅温和(在0.07%-0.88%之间),但这标志着市场供应压力开始缓解。
更值得关注的是,蛋鸡群体结构将逐步从“年轻化”转向“老年化”。据测算,2025年11月至2026年8月,老母鸡淘汰量将持续上升,到2026年8月将达到近五年峰值。
这一变化将导致市场上前景看好的小码蛋(青年鸡产)供应减少,大码蛋(老年鸡产)供应增加,两类蛋品的价差可能扩大,从而改善养殖户的盈利空间。
03 2026年能否盈利?给养殖户的3个关键判断
面对复杂的市场形势,养殖户该如何把握未来走势?以下是三个关键判断:
1. 四季度:止亏容易赚钱难
虽然产能开始收缩,但四季度鸡蛋需求处于“淡季向旺季过渡期”(中秋后需求回落,春节前逐步回升),需求端对价格的拉动有限。
预计四季度单斤鸡蛋平均利润在-0.10元至0元之间,行业整体处于盈亏平衡边缘。
2. 2026年二季度前:谨慎乐观
产能去化需要时间,预计在2026年二季度前,鸡蛋供应过剩的局面难以根本改善,行业利润短期内难有实质性提升。
这一阶段,养殖户应重点做好成本控制和鸡群结构优化。
3. 2026年下半年:回暖可期
随着产能持续下降,叠加中秋、国庆、春节等传统旺季的需求拉动,市场供需关系有望逐步改善。
如果行业能够保持理性,避免盲目补栏,蛋鸡养殖盈利水平或将迎来阶段性回升。
结语:摒弃“博反弹”心态,主动优化才是出路
2025年,蛋鸡产业经历了从被动承压到主动调整的重要转型。对于养殖户而言,继续“赌行情”显然已不明智。
及时淘汰低效产能、谨慎规划补栏、选择优质鸡苗、强化成本管控——这四条建议将成为行业过冬的关键。
产能结构的优化正在为下一轮盈利周期创造条件。虽然过程可能漫长,但曙光就在前方。
读者朋友们,您对下半年蛋价走势有何看法?欢迎在评论区分享您的见解!
【本文仅供参考,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蛋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