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纸面上的数据虽然是世界第一,但他们也有他们的痛处,那就是对于高超音速武器的束手无策。他们可以千百次利用航母远距离轰炸别国领土,但对方只要有高超音速武器,就随时可以攻击到美军基地,甚至美国领土。
当各国都在争相研制高超音速武器时,日本也不甘示弱,他们计划在2025至2035的10年时间中,投入143亿美元用于提升自己的打击能力。其中20%的资金是投入到高超音速武器领域研发的,粗算下来这笔经费达到了近30亿美元。
日本人的目标也非常明确,高超音速武器研发分为3步走。他们手中目前已经成熟的高速滑翔弹将于明年部署,后年形成初始战斗力。所谓的“高速滑翔弹”是一款射程在500到900公里的5马赫导弹,采用双锥体滑翔弹头的设计,这样高速滑翔弹就拥有了机动变轨的能力。
对军事技术比较熟悉的军迷一定知道,高超音速武器气动设计的标配就是乘波体设计,外形看上去好像是锥体的。
但双椎体还不是乘波体,只是理论上非常接近,这就是李逵和李鬼的区别,两人就差一个字,叫法也近似,可两个人的战斗力绝不在一个档次,这也是双锥体滑翔弹头饱受质疑的主要原因。奈何日本的高超音速武器设计现阶段就这点本事,因此算是没办法的办法。高速滑翔弹会被日本部署南北两个区域,主要目的是威慑身边两个大国。
2028年日本计划开发下一代高速滑翔弹,射程达到了3000公里,并采用红外成像的制导技术,这意味着此款导弹具备了攻击移动船只的能力。3000公里可不是一个小数字,这意味着日本人需要具备超燃冲压发动机技术,这样导弹才能实现全程大气层内高速巡航。由此技术难度更高,日本需要突破耐高温材料与燃烧控制的瓶颈。
2035年前,日本计划部署真正的高超音速导弹,射程达到3000公里。该武器能够实现“三位一体”部署,并且可以整合进美国的“宙斯盾”系统。乍一看,日本人的计划真是靠谱。10年时间利用手中的高速滑翔弹完成高超音速武器的研发,3个阶段环环相扣。
可很多人忽略了一个细节,那就是日本自己没有核心技术,否则也不会使用双椎体弹头设计。日本在红外导引头、高精度导航系统等核心技术上高度依赖美国,自主研发能力薄弱。也就是说没有美国的帮助,想在2028年进入第二阶段等同于“痴人说梦”。可美国怎么会允许日本独自拥有高超音速武器技术呢?
前文说过,美国现阶段对于高超音速武器没有抵御能力。一旦日本具备了3000公里打击能力,说是防备身边两个大国,美国的夏威夷距离也不算太远。日本想要进入第二阶段,非常容易受到美国来自技术和外交手段的干扰,后期武器性能进行迭代美国也不会袖手旁观。
目前来说,有能力支撑日本研发高超音速武器的也只有三菱重工,可三菱无论是生产线规模,还是技术工人储备难以支撑大规模、高标准的量产需求。因为日本给自己的国产武器长期定位于“小而精”,甚至还能出现定制化装备。可高超音速武器是消耗品,绝不是造几枚彰显一下工匠精神就完事了。
还有世界上这么多国家,为何没有几个能够将高超音速武器研制成功的?因为其模型的验证阶段标准就非常高,比如我们都熟知的风洞系统,目前也不是谁都有资格能造能运行的。试问一句,日本想要10年造出高超音速武器,他们10年内都未必能够造出验证3000公里导弹的风洞。
#亚太瞭望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