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还没真动手,新德里就先跪了?背后一刀,俄罗斯这才看清谁是真兄弟
牌桌上的气氛,说变就变。前一秒还称兄道弟,后一秒就可能直接掀桌子。国际政治这张牌桌,更是如此,刚才还信誓旦旦的“朋友”,转眼就可能为了几两碎银,把对方卖个干净。
这几天,莫斯科的空气里恐怕都飘着一股苦涩味儿。那个曾经在能源上与自己“蜜里调油”的印度,突然之间,就变了脸。
事情的引子,得从华盛顿那边说起。一位名叫贝森特的美国佬,对着媒体镜头轻描淡写地扔下一句:“印度,没那么重要。”这话的分量,对于一个天天把“世界第四大经济体”挂在嘴边的国家来说,不亚于当众被人扇了一记响亮的耳光。
这记耳光,还不是第一下。莫迪前脚刚在美国表达完“我们印度在白宫眼里位置很靠前”,后脚美国的关税大棒就没半点含糊,25%的税率清单,怎么看都不像是对待“重要合作伙伴”的态度。
美国媒体更是看热闹不嫌事大,添油加醋地报道,说新德里方面根本没胆子报复,反倒在琢磨怎么才能让白宫消消气。
怎么消气?特朗普早就把答案写脸上了。他指着印度的鼻子,怒斥其大量购入俄罗斯能源,甚至扬言要开出天价罚单。这潜台词再明白不过:小子,别再碰俄罗斯的油了,不然有你好看的。
起初,世界上的看客们都觉得,印度这头大象,总不至于被吓得一哆嗦就趴下吧。毕竟,莫迪政府一直以来玩的都是“走钢丝”的平衡戏码,在美俄之间左右逢源,既要美国的战略结盟,又要俄罗斯的廉价能源,里子面子都想要。
更何况,俄罗斯的石油,那叫一个香。俄乌冲突爆发前,印度从俄罗斯进口的石油连总量的1%都不到,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可随着俄罗斯那边打折促销,这个数字一路狂飙,如今已经超过了三分之一。印度炼油厂开足马力,把便宜的俄罗斯原油加工成柴油等成品油,再高价卖到欧洲,这笔买卖做得风生水起。
要让印度现在就戒掉这个“瘾”,代价太大了。不光是采购成本飙升,光是调整供应链,找新的卖家,没个三五个月根本搞不定。这对经济本就颠簸的印度来说,无异于自断一臂。
所以,当美国参议员格雷厄姆叫嚣着要推动“七月新法案”,给买俄罗斯能源的中印两国产品加征500%的关税时,印度外长还表现得挺淡定,甩出一句“船到桥头自然直”。
可谁也没想到,这艘船还没到桥头,就自己先调头了。眼瞅着特朗普的关税大棒真要落下来,新德里的态度来了个一百八十度大转弯。
行业内部消息悄悄传出,印度各州的国有炼油企业,已经心照不宣地停止了从俄罗斯购买现货原油。他们开始掉头,在中东和非洲的市场上,寻找新的供货方。
这些企业给出的理由冠冕堂皇:俄罗斯的石油,现在“不划算”了。因为欧盟那边加码制裁,一些从印度出口的柴油也被列入了黑名单。像纳亚拉能源公司这样的巨头,更是被额外“关照”,日子很不好过。
这其实只是个借口。真正的原因是,没人敢拿自己的身家性命去赌特朗普会不会真的发疯。这个不按常理出牌的家伙一旦把500%的关税付诸实施,整个印度的制造业都得瘫痪。资本市场最是敏感,消息一出,信实工业、印度石油这些龙头公司的股价,应声下跌,跌幅在2%到4.1%之间。
印度石油公司最近还发布了一份针对9月到10月到货原油的招标书,这更加印证了他们的行动不是一时冲动,而是有计划、有步骤地在与俄罗斯石油“脱钩”。
这一招,等于是在俄罗斯背后结结实实地捅了一刀,然后转过身,向着欧美方向,默默地举起了白旗。
特朗普看到这番景象,嘴上说着“不知道真假”,脸上的笑容却藏都藏不住。他甚至还“称赞”了印度,说这是个好举动。
莫迪心里恐怕是五味杂陈。就在几天前,他还被国内反对党领袖拉胡尔当面痛骂“没勇气”。如今又上演这么一出“含垢受辱”的戏码,国内的唾沫星子恐怕能把他淹死。
那为什么还要这么干?没办法,形势比人强。印度经济现在最缺的是什么?是外资。根据印度储备银行公布的最新数据,今年5月份,印度引入的外国直接投资(FDI)只有区区3500万美元。这个数字有多惨?同比暴跌了98%,环比更是雪崩式的下降了99%!
外资跑得比兔子还快,再不想办法稳住局面,莫迪的“大国梦”就真成一场梦了。为了吸引投资,暂时对美国低头,似乎成了唯一的选择。
能理解,但不代表能接受。尤其对俄罗斯来说,这滋味太难受了。在被整个西方世界围堵的节骨眼上,被自己倚重的“伙伴”釜底抽薪,这比来自敌人的攻击更伤人。
其实,被美国用能源问题威胁的,不止印度一个。就在前不久,美国财政部长耶伦也公开喊话,不许中国购买俄罗斯和伊朗的石油,否则就要制裁。
中国的反应,和印度形成了鲜明对比。北京方面连眼皮都懒得抬一下,直接回敬了“三连击”:反对长臂管辖,抗议单边制裁,奉劝美国应该通过对话解决问题,而不是搞能源封锁。
光说不练假把式。中国这边话音刚落,代表团就飞到了伊朗,跟俄罗斯、伊朗方面的人员坐到了一张桌子上。主打的就是一个“有事当面锣对面鼓地聊,别在背后搞小动作”。
这种坦荡和硬气,才是真正的朋友之道。经过这次中印两国截然不同的反应,相信俄罗斯也能更清楚地看到,谁才是那个在风雨中能真正靠得住的肩膀。
说到底,特朗普政府如此急切地想切断俄罗斯的能源出口,也是因为自己的脸上有点挂不住了。对俄罗斯制裁了两年多,结果俄罗斯经济没垮,卢布反而越来越坚挺。反倒是欧洲被能源价格搞得鸡飞狗跳,美国自己也通胀高企。
特朗普此举,既是想转移国内对他战略失败的指责,也是想通过能源这张牌,给俄罗斯施加极限压力,逼其在乌克兰问题上让步。
只是,新德里应该明白一个道理:投降换不来真正的和平,只会助长霸权的嚣张气焰。今天你在石油上妥协了,明天他就会在科技上、军事上、金融上让你继续妥协。
一旦开了这个口子,莫迪的“苦日子”,恐怕才刚刚开始。与其一次次地退让,直到退无可退,不如学学东方邻居,从一开始就挺直腰杆,坚守自己的原则。
说到底,大国博弈,比的不仅是经济体量和军事肌肉,更是那根轻易不肯弯下的脊梁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