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球资讯

你的位置:足球资讯 > 产品展示 >

信阳衡水高中招生负责人擅自发布了包含“高考不过本科线退费2万元”的承诺,该校发布致歉声明:已立案调查,接受处理并承担相应责任

点击次数:108 产品展示 发布日期:2025-08-20 00:25:19
一、2万元本科承诺背后的教育困局 2022年招生季,一所名为“信阳市平桥区衡水高级中学”的新建民办学校在官方抖音账号发布《信阳市平桥区衡水高级中学公告》,向中考分数360-460分的学生抛出诱人承诺:入读三年后若高考未达本科线,补偿2万元费

一、2万元本科承诺背后的教育困局

2022年招生季,一所名为“信阳市平桥区衡水高级中学”的新建民办学校在官方抖音账号发布《信阳市平桥区衡水高级中学公告》,向中考分数360-460分的学生抛出诱人承诺:入读三年后若高考未达本科线,补偿2万元费用。这一纸“本科保障协议”吸引了众多焦虑中的家长,牛先生便是其中之一——他孩子中考420余分,每年支付2.5万元学费入读该校。

三年后的2025年高考放榜,牛先生孩子仅获433分(未达本科线),要求学校履约时却遭遇“退费难”:学校先称当年承诺属“招生副校长擅自发布”且已被处理,后又玩起“文字游戏”,声称中考360分门槛不含体育实验成绩(孩子扣除后“不达标”)。更令人愕然的是,校方声称2022年已被教育部门责令退费并撤销招生办,而牛先生等家长却表示:“当年无人通知退费或解释”。

8月16日,在媒体持续曝光及教体局立案调查的压力下,该校终于发布致歉声明,承认“管理疏漏”“违规招生”,并表示配合调查、承担相应责任。

二、金钱诱惑下的招生陷阱

这所高中从诞生之初便游走于灰色地带。调查发现,2022年招生时该校竟无合法招生资格——信阳市教体局当年7月11日通报揭露其“在没有招生资格和计划的情况下未批先招,欺骗诱导家长交费”,甚至在初次通报后仍拒整改,被勒令解散招生办、退还费用。

而所谓“高考不过本科线退2万”的承诺,本质是将教育成果明码标价。校方辩称系招生副校长“为冲业绩擅自所为”,已遭解聘,但官方账号发布的承诺视频,岂能由个人单独背锅?其背后暴露的是民办教育集团对监管红线的漠视:以博育集团派遣的高管为主导,利用家长对“衡水模式”的盲目追捧,把招生简章变成一场赌博协议。

三、迟来三年的推责表演

面对家长维权,校方的应对堪称“责任规避教科书”:

“临时工”式切割:将责任推给已被解聘的招生副校长,宣称承诺“未经董事会批准”,却未解释为何官方账号能长期发布此类内容;

“文字游戏”式赖账:高考失利后突然提出中考分数“不含体育实验分”,试图从技术层面否定协议适用性;

“补救措施”式敷衍:提出让落榜生免费复读,但对家长核心诉求——兑现2万元补偿或承认教育质量缺陷——避而不谈。

直至教体局立案,校方声明才姗姗来迟。声明中“学生学习成绩取决于自身努力”的表述,巧妙地将高考失利归因于学生,当初收钱时的“保证”此刻悄然蒸发。

四、维权困局中的家长困境

牛先生的遭遇并非孤例。该校招生时瞄准的是中考中等生群体——这些学生处于本科线边缘,家庭往往愿为升学机会支付高额学费。当承诺落空,家长却陷入三重维权困境:

证据困境:校方下架承诺视频并称“早已告知无效”,家长举证艰难;

制度困境:教体局仅建议“沟通或走法律程序”,但诉讼成本远超2万元标的;

信任困境:学校致歉声明强调“汲取教训”却无具体赔偿方案,被家长视为公关话术。

更荒诞的是,当年教育局责令的退费竟疑似未执行——若真如校方所言已“当面告知家长并退费”,何来今日纠纷?

五、民办教育信誉的崩塌危机

这场闹剧折射出民办教育的系统性风险:

野蛮生长后遗症:为抢生源,新办民办校频打“擦边球”,用保本科、退学费等噱头制造焦虑营销;

监管被动化:2022年教育局已认定其违规却未追溯已招生源协议效力,导致隐患三年后爆发;

行业信任损耗:事件曝光后网民惊呼“这和培训机构跑路前促销有何区别?”,民办教育公信力再遭重击。

校方声明中“以更优质育人成果赢得社会信任”的愿景,在功利化招生反噬下显得苍白无力。

一把“2万元退款”的火,烧穿了民办教育华丽袍子下的补丁:从无资质招生到推诿卸责,从文字游戏到迟来道歉,信阳衡水高中上演的这出闹剧,成了教育功利化的缩影。当牛先生们攥着三年前的招生视频奔波于教体局与学校之间,他们讨要的不只是2万元,更是对教育诚信的底线守卫。

校方致歉声明中“深刻汲取教训”的承诺能否落地,取决于两件事:真金白银兑现对受影响家庭的补偿,以及监管部门对民办校招生乱象的刮骨疗毒。毕竟,教育不是赌场,校方庄家永远不该掷出“保本退费”的骰子——输了金钱事小,输了孩子未来事大。

想了解更多精彩内容,快来关注学予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