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比3。
那天,津门虎球员脸上的表情比比分还尴尬。
海港进第3个球的时候,球场上的灯光照得人眼睛发晕,转播镜头突然怼到于根伟,他的眉头拧得能夹死一只蚊子。
弹幕飘过去一句“摆烂”,我差点没笑出声——你以为主教练真有空在场边琢磨洗不洗牌?
说一句老实话,他要真能“摆烂”,兴许比现在还轻松点。
其实比赛还没开始,气氛就已经歪到沟里去了。
4月16日那场发布会,于根伟提了句“老王老李老张家”,本来想幽默一把,谁想到成了全网的新梗。
两天后,他把一套总出场时间加起来才696分钟的全华班阵容扔上去,海港像是踩到了油门,津门虎防线转眼就被冲烂了。
场边的球迷摇头叹气,网上的评论区更像菜市场,什么“破坏公平”“洗牌”全都上了——有一说一,这场面和去年恒大外援集体拉胯时的舆论氛围,有点异曲同工。
中国足球的热搜,永远不会让你失望。
翻翻津门虎这一年账本,整个俱乐部的预算,也就比海港买个主力外援的钱多那么一丢丢。
别跟我提什么“科学轮换”“青春风暴”,在这里,主力和替补就是两条平行线。
主力拼到抽筋,替补一上场,气场瞬间断电。
外援想买?
审批流程比春运买火车票还难,连租借都得层层批。
你要问于根伟,怎么用一堆“实习生”去跟人家“985毕业生”抢饭碗,估计他只能摊手:能活着就谢天谢地了。
有时候我真想拉着那些喊“摆烂”的网友进更衣室看看。
于根伟不是不想赢,他是真的没得选。
球队三年前还差点解散,工资都发不出来,谁还记得那段日子?
现在混个中游,网上骂声反倒更大——天津球迷群里的段子手,能把“赢球才是硬道理”喊出300种花样。
你以为他们心里没数?
其实比谁都明白,这队现在能站着踢球,已经是极限操作。
赛场上那帮小伙子,穿着汗渍斑斑的球衣,踢得磕磕绊绊。
后腰一会儿顶边锋,新人直接被推首发。
Excel体能表一页一页地翻,主力休息的时间都精确到秒。
于根伟就像搬砖工头,嘴上得哄着,心里得算着,防着谁再伤一下直接散摊子。
你说豪门?
你再看看去年申花主帅下课风波,外援躺着挣钱,球迷敲着键盘炮轰,一样能把人逼疯。
中国足球有时候真像个喜剧片,笑点和泪点都密不透风。
天冷的时候,队员在训练场边哈气,队医给绷带打结,旁边助教还顺便吐槽一句:“今年预算又缩水了?”
你说这不是生活,是什么?
想起以前有位老队员悄悄跟我说:“老板,反正工资不能再降了,再降我就转行了。”
这种话,估计某些中超豪门更衣室里听不到。
体育圈的生存法则,有时候比电视剧还狗血。
说战术?
你让于根伟玩什么“多点开花”?
人家海港外援一个比一个壮实,津门虎只能靠局部协防、整体站位。
你见过用嘴皮子加Excel熬出主力阵容的吗?
有的人真以为国内教练是闲得无聊才改位置?
其实是没得选。
主力和替补的差距,不用打马赛克,大家都看得见。
球迷边骂边看,边看边骂,家乡球队就是这样,爱得咬牙切齿,骂得真情实感。
微博热搜一波接一波,谁都想让津门虎赢,可真让你穿球鞋上场,八成还不如场上的那几个“全华班”。
网络上“破坏公平”的口号喊得震天响,现实里主力一倒下,球队说散就散。
成年人的世界,哪里有那么多选择权?
有时候连“摆烂”都是奢侈。
要说中国足球的怪现象,不止津门虎。
去年恒大外援一夜之间都撤了,主帅被喷成筛子,联赛“公平”又成了热门词。
再往前,申花换帅,球迷和高层吵成一锅粥。
每次只要场上踢得一团糟,评论区立马炸锅,仿佛谁都能解决问题。
可真要你自己当主教练,估计连全队名字都背不下来。
数据摆在那儿,津门虎六场2胜4负,开局还不败。
可惜没人关心过去的荣光,大家只盯着今天的翻车。
球员心理压力大得离谱,有小将说,有时候连家都不敢回,怕被邻居认出来。
职业体育就是这样,主力拼命,替补混日子,教练像打怪升级,球迷像春晚评委——热闹是他们的,压力全在场上人身上。
写到这里我都想替于根伟喝口酒,顺便给他点个外卖。
谁说主教练不需要心理辅导?
他现在就像在泥潭里刨金,别人只看见你身上的泥点子,没人管你是不是还在喘气。
每次赛后发布会,他那句“老王老李老张家”都快成我的口头禅了。
说到底,资源少,心气不能少,天津足球这点骨气,真不是谁都演得来。
下轮还得继续,想知道津门虎怎么“洗牌”?
不如一起来猜猜,这副烂牌还能翻出什么新花样。
评论区给你留着,你来做教练,能把这摊事整明白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