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点开京东外卖时,我愣了一下。
首页藏着个陌生名字——“七鲜小厨”。点进去看,小炒牛肉盖饭33.8元,紫菜汤1块钱,烧烤、意面、炒饭摆得整整齐齐。这不是哪家餐馆入驻,是京东自己开的店。
北京长保大厦的“七鲜小厨”,才开没多久,已经卖了800多单。
老刘的“反套路”:不撒钱,建厨房
想起上个月刘强东说的话。
他在公司内部沟通会上叼着烟,慢悠悠地说:“京东做事情,得熬十年二十年。” 当时他放了句狠话:“一个月后,给你们看个和美团完全不同的外卖模式——能彻底解决食品安全问题。”
现在看来,他说的“不同”,是把京东商城的“自营基因”搬来了。
七鲜小厨不是找餐馆合作,是京东自己买菜、自己炒、自己送。就像当年做自营物流一样,从源头攥住控制权。打工人的午餐预算就那么点,33块8的小炒牛肉,1块钱的汤,定价不算高,却透着股“我要做长期生意”的实在。
对比美团的“浣熊食堂”,差别一下就出来了。
美团在北上杭开了10家浣熊食堂,走的是“升级版二房东”路线——租个场地,找商家入驻,自己管管采购和配送。说白了,还是平台那套,只是把餐馆搬进了统一的厨房。
京东偏不。它要当“大厨”,从切菜到装盘,全自己来。
补贴大战烧累了,该换赛道了
七月初那阵子,外卖平台像疯了一样撒钱。
美团和饿了么半夜发18减18的券,页面崩了好几次。朋友圈刷到有人晒元奶茶,配文“薅秃资本主义羊毛”。免费奶茶的话题冲上热搜那天,我同事连点三杯,说“不喝像亏了一个亿”。
这些热闹京东都没掺和。
它默默搞了个“双百计划”,说要投一百亿,帮100个品牌卖破百万。还放了句硬气话:“好生意不是烧出来的,是做出来的。”
现在看,这话是说给美团听的,也是说给自己听的。
瑞幸、库迪在京东外卖上卖破亿了,蜜雪冰城、塔斯汀也卖了上千万。这些数字不是靠补贴堆的——京东的佣金比美团低,商家愿意来;它给骑手交五险一金,骑手送得踏实。
食品安全,才是外卖的终极战场
点外卖最怕啥?
不是送得慢,是怕菜洗没洗,油新不新。去年曝光的“外卖黑作坊”,灶台油腻得能粘住苍蝇,想想都反胃。
刘强东抓的就是这个痛点。
自营厨房有个好处:菜从哪买的,谁炒的,哪天过期,全在京东的系统里记着。出了问题,跑不了。不像入驻的餐馆,平台查得再严,总有漏网之鱼。
美团也不是没动作。浣熊食堂搞“明厨亮灶”,监控对着灶台,顾客能看到做菜过程。但商家还是那些商家,平台顶多算个“监工”,管得了表面,管不了骨子里的偷工减料。
京东的思路更狠:我自己当商家,从根上掐断猫腻。
监管一出手,热闹该散了
7月18号,市场监管总局约谈了美团、饿了么、京东。
就一句话:别搞恶性补贴,好好做生意。这场闹剧该收场了。
补贴就像给植物施化肥,看着长得快,根却烂了。商家为了凑满减,偷偷减量;骑手为了抢单,闯红灯、逆行,出事的越来越多。前阵子有个骑手为了送超时的订单,雨天摔断了腿,平台说“没签劳动合同,不算工伤”。
外卖的下半场,拼的是“实在”
七鲜小厨才开了一家店,能不能成,还不好说。
但京东的路数,给外卖行业指了个新方向——别总想着撒钱抢用户,想想怎么让用户吃得放心,让商家赚得安心,让骑手干得舒心。自营、品控、合理抽成,才是过日子的柴米油盐,平淡却扎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