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把大火烧赤壁和夷陵,让两位英雄梦碎,其中夷陵之战更是蜀汉命运的拐点。刘备为了给关羽报仇、抢回荆州,带兵向东打去,结果陆逊一把大火就把他打得大败而归,逃回白帝城没多久就带着遗憾走了。这场仗让蜀汉伤得不轻,士兵将领死了不少,多年攒下的家底也几乎一夜之间没了。特别是那些高级将领,如果他们还活着,就算刘备早点走了,丞相北伐的结果也说不定呢!咱们来看看这场仗蜀汉死了哪些高级将领:
【一、桃园悲风:张飞 死于出征以前的刺杀】
张飞,这个跟刘备在桃园里结拜成兄弟的蜀汉大英雄,在夷陵大战开始前突然走了,这就像个大晴天打了个响雷,让蜀汉受到了好大的冲击。他身体强壮,勇猛无比,虽然比关羽稍微差点儿,但曹操手下的聪明人程昱他们都夸关羽和张飞是“没人能敌得过他俩”。在战场上,张飞就像是面让敌人吓得腿软的旗帜。
张飞和关羽关系铁得很,跟亲兄弟没两样。一听说关羽不小心丢了荆州,逃到麦城还是被东吴给抓了杀了,张飞伤心得要命,气得头发都竖起来了。他心里那个报仇的念头火急火燎的,天天喝酒解闷,对东吴的恨意是越来越深。刘备打算攻打东吴的时候,张飞抢着要带手下精兵从阆中出发,赶到江州和刘备汇合,一起打败东吴,给二哥报仇。
不过,张飞因为性格上的问题,最终害了自己。他虽然敬重品德高尚的人,但对士兵却从不关心,平日里火爆脾气,对部下稍有不满就拳打脚踢,处罚过于严厉。刘备多次提醒他:“你处罚过重,又天天鞭打健壮的士兵,还让他们留在身边,这样做迟早会惹祸上身。” 可张飞却没有把哥哥的话当回事。
出征前,张飞让军队三天内准备好白旗白衣服,全军都要披麻戴孝去打仗,来表示要给关羽报仇的决心。但这三天里根本完不成,他的手下范疆和张达没办法,只好鼓起勇气求张飞宽限几天。张飞一听,火冒三丈,立刻把两人绑到树上,各打了五十鞭子,还凶狠地警告:“再敢耽误,就杀了你们示众!”范疆和张达心里又气又恨,又怕再挨打丢了命,为了活命,他们决定豁出去了。
那天晚上,天很黑,风很大,范疆和张达各自藏着小刀,趁着张飞喝醉睡得很沉,守卫也放松的时候,假装有重要事情要报告,骗过了门口的卫兵,偷偷溜进了张飞的帐篷。他们走到床前,看着平时凶巴巴的大将军现在一点防备都没有,一狠心,拿起小刀,就狠狠往张飞身上捅去。张飞在梦里感觉到不对劲,拼命挣扎,但喝醉了使不上劲儿,最后还是被这两个手下给害死了。范疆和张达割下张飞的头,带着几十个心腹,趁着夜色坐船逃到东吴去了,想着拿这个去孙权那里邀功领赏。
刘备听到张飞没了的消息,心里难过极了,他明白张飞一走,就像自己少了个得力帮手。本来,张飞带着一万从阆中过来的精兵,是刘备攻打东吴的大计划里很重要的一部分。这些士兵都是打仗的老手了,特别会在山地上作战,原本打算让他们在夷陵之战里打头阵,冲在最前面,直接攻破东吴的防线。可张飞这一去,不光是少了个勇猛的大将,还让蜀军的士气大跌,军心也乱了。不少士兵听到张飞死了,都伤心又惊讶,对攻打东吴这事儿也开始没信心了,这给后来的失败提前挖了个坑。
【二、智囊远遁:黄权 刘备身边最后一个顶级参谋 无奈投魏】
黄权,以前是给刘璋打工的,做的是主簿的活儿,他以脑子好使、看得远出名。那时候,张鲁老想着找刘璋的麻烦,刘璋就想请刘备来帮忙。可黄权一眼就看出了问题,他使劲儿劝刘璋:“刘备这人勇猛有名,你请他来,给手下待遇他肯定不乐意;给贵宾待遇吧,一国又不能有两个老大。客人要是稳如泰山,主人可就危险了。咱们还不如守好边境,看看局势咋变。” 但刘璋没听进去,还把黄权打发到广汉县去当县长了。
之后,刘备和刘璋闹翻了,他带兵攻打益州。很多地方一看这架势,纷纷投降了。但黄权在广汉就是不低头,他关起城门,坚决抵抗,真是个忠心耿耿、死守到底的人。一直等到刘璋认输,黄权看清形势后,才投了刘备。刘备很看重黄权的本事,给了他很大的权力,让他做了偏将军。从此以后,黄权就成了刘备手下非常厉害的智囊。
在建安二十年的时候,曹操出兵攻打张鲁。黄权对刘备说:“要是汉中丢了,那三巴地区可就危险了,就像是蜀地被砍掉了大腿和胳膊一样。” 听了这话,刘备立刻决定行动,他让黄权当护军,带着军队去了巴中。虽然最后张鲁投降了曹操,但在后来的汉中之战中,黄权出了不少好主意,帮刘备打下了汉中,像杀掉夏侯渊、守住汉中这些大事,都离不开黄权的智谋。只不过他这个人比较低调,所以当时他的这些功劳并没有被大肆宣扬。
刘备当上皇帝后,打算攻打吴国,这时黄权又一次站了出来,他劝说:“吴国人勇猛善斗,咱们又要走水路顺流攻击,进去容易,出来就难了。我愿意先去跟敌人较量,陛下您在后面稳住大局。” 他心里清楚这场仗不好打,想让刘备留在后方指挥,自己先带兵去摸摸敌人的底,但刘备急着想赢,没听他的建议。刘备让黄权做了镇北将军,负责在江北防守魏国,自己则带着大军到江南前线,跟东吴面对面硬刚。
夷陵大战时,陆逊用火攻把蜀军的营地烧了个精光,蜀军吃了大败仗。黄权带着的部队在长江北边被东吴军队堵得死死的,走投无路。这时候的黄权,可真是左右为难:前面有东吴大军挡着,后面又没路可退,要是硬闯,手下的兄弟们肯定会伤亡惨重;可要投降东吴,他心里又一百个不愿意,一来他对刘备那是忠心天地可鉴,二来东吴正是跟蜀汉对着干的敌人,投降东吴不就等于背叛了吗?没办法,黄权为了手下兄弟们的性命着想,最后只能带着大家投降了魏国。
黄权投了魏国后,魏文帝曹丕很看重他,让他当了镇南将军,封他为育阳侯,还给了他侍中的职位。曹丕问他:“你离开原来的主子来投降,是不是想学陈平和韩信啊?”黄权老实地说:“刘备对我恩重如山,我不能投降吴国,也没法回蜀汉,只能来投降魏国了。再说,我这个打了败仗的将军,能活下来就不错了,哪还敢跟古人比呢?”他的话很真诚,听得出来心里挺无奈,但也透着对刘备的忠心。
在蜀汉那边,按照规定,官府本打算捉拿黄权的家人,但刘备却叹了口气说:“是我亏欠了黄权,黄权可没亏待我。” 他想着黄权以前的忠心和功劳,就没难为他的家人,还像往常一样对待。黄权在魏国时,听到传言说刘备杀了他家人,但他了解刘备,知道这是瞎扯,就没办丧事。后来,他收到了确切消息,证实了自己的想法。
黄权走了,对蜀汉来说真是个大损失,没法算得清。他是刘备身边最后的一个超级智囊,特别会制定战略,看形势看得特别准。你看汉中之战、夷陵之战前,他都劝过刘备,这说明他眼光多远大。要是他没走,留在蜀汉帮诸葛亮北伐,那俩人多配啊,一个出主意,一个在前方打胜仗,里里外外都有人才管着,蜀汉说不定就能换个新面貌。连司马懿跟诸葛亮写信时,都夸黄权厉害,这说明他的本事,连敌人都佩服。
【三、良才陨落:马良壮志未酬】
马良,老家在襄阳宜城,小名叫季常。因为他的眉毛里长了根白毛,所以大家都叫他“白眉马良”。他们家有五兄弟,个个都挺有才,在当地有个说法,“马家五兄弟,白眉最厉害”,说的就是马良的才华在他们之中是最棒的。
在建安十四年的时候,刘备做了荆州的老大,他叫马良来当他的助手。从那时候起,马良就开始在蜀汉政府里做事了。他和诸葛亮关系特别好,就像亲兄弟一样,经常一起聊天,谈论天下大事。马良非常佩服诸葛亮的聪明才智,而诸葛亮也特别看重马良的才能和品德,他们俩真是互相欣赏,关系铁得很。
建安二十年的时候,孙权想要把荆州要回去,这让刘备和孙权之间的关系变得很僵,眼看就要打起来了。可就在这时,曹操又打下了汉中,刘备这下子前后都有敌人了。为了不让自己两面作战,刘备就派了马良去东吴,想和孙权重新和好。马良知道这次任务很难,出发前跟诸葛亮说:“我现在代表朝廷去调解两国关系,希望你能帮我引荐给孙权将军。” 诸葛亮爽快地答应了,马良就自己写了封信,话说得很真诚也很明白。到了东吴,孙权看了信,又听说马良的名声,对他特别客气。马良靠着他的外交本事,在东吴朝廷里不卑不亢地说话,把利害关系都讲清楚了,最后成功地让蜀吴两国的紧张关系缓和了下来,任务完成得很漂亮,也让刘备能专心对付曹操的威胁了。
章武元年时,刘备当上了皇帝,建立了蜀汉。因为马良多年来忠心耿耿,表现出色,所以他被刘备选为侍中,成了皇帝身边的亲信,一起商量国家大事。
第二年,刘备为了给关羽报仇,带兵攻打东吴,马良也跟着一起出征。想当年,刘备管理荆州时,在武陵的五溪一带设了个黔安郡,对那里的蛮族人特别好,所以蛮族的首领们都愿意帮他打东吴。于是,刘备就让马良绕路去武陵,招募五溪蛮的各个部落。马良带着好多金银财宝和官印封号,深入到蛮族的地方,靠着自己的名声和智慧,成功地说服了部落首领们。蛮族的勇士们都很积极,组成了一支不小的队伍,他们在东吴军队的后面捣乱,拖住了东吴的大量兵力,让敌军乱了阵脚,给刘备制造了很好的进攻机会。
可是,夷陵之战的情况变得特别快,陆逊一把火把蜀军的营地给烧了,蜀军一下子就乱了套,被打得溃不成军。马良找来的五溪蛮军虽然拼死抵抗,但人数太少,又没人帮忙。马良在战场上拼命杀敌,想扭转局面,可惜东吴军队太厉害,最后马良被杀了,才三十六岁,真是个可惜的人才啊。他的死让蜀汉少了一个在外交、国内管理和跟少数民族打交道方面都很厉害的能人。
【四、先锋折戟:冯习、张南喋血疆场】
冯习,大家叫他休元,老家在南郡公安。他很早就跟着刘备了,刘备在荆州那会儿,他就参了军,成了刘备手下的一员大将。那时候的荆州啊,是个英雄辈出的地方,冯习在那儿历练了不少,军事才能特别出色。到了建安十六年,刘备应益州牧刘璋的邀请,去帮刘璋打张鲁,冯习也跟着刘备一起去了四川。在攻打益州的几场大战里,冯习总是冲在最前面,立了好多战功,给刘备集团在四川站稳脚跟出了大力气,慢慢地,他就成了刘备手下既能打又有智谋的大将,刘备特别信任他。
章武元年夏天七月时,刘备发动大军去打孙吴,他让冯习当先头部队,和吴班一块带兵出发。那时候,东吴的陆逊、李异、刘阿等将军带着兵在巫县、秭归那边,靠着地利死守。冯习可不怕,他和吴班商量好计策,从巫县开始猛攻。因为他们指挥得好,士兵们也勇敢,所以打败了李异他们的吴军,像砍竹子一样一路赢过去,很快就打到了秭归。这第一仗赢了,蜀军的士气大振,也让刘备觉得报仇有望了。
第二年二月,刘备亲自带着将领们从秭归出发,一路打到夷道县的猇亭。他让冯习来当大军的头儿,指挥所有军队,去对抗陆逊带领的吴军主要部队。冯习心里明白,这场仗对蜀汉的将来至关重要,他的担子可不轻。所以,在战场上,他绞尽脑汁,白天黑夜地想办法怎么打败敌人。
不过,陆逊可是那时候的大英雄,他用了个办法,就是死守不出兵,慢慢把蜀军的士气给磨没了。后来天气越来越热,刘备怕热,就让水军上了岸,在深山老林里扎了营,这可是兵法上的大错误。陆逊一看机会来了,立马下令放火。一眨眼功夫,蜀军的营地就烧成了一片火海,队伍也乱套了。
冯习在乱战中拼命抵抗,想稳住大家,带着士兵们反击。他拿着武器大喊大叫,指挥大家对抗吴军,身上挨了好几刀,血把衣服都染红了,可他一点都没退缩。但火越来越大,吴军像潮水一样猛攻,冯习最后因为人少打不过,被吴将潘璋的手下给杀了,他为蜀汉献出了生命,流干了最后一滴血。
和张习一起冲锋陷阵的张南,也是刘备身边多年的忠心勇猛大将。他是在刘备暂居荆州那会儿加入的蜀汉队伍,从此以后就一直跟着刘备东征西讨,打了好多好多的仗。从攻打四川到争夺汉中,每场战斗他都奋勇向前,为蜀汉的建立和稳固贡献了巨大的力量。
夷陵之战打响后,张南成了蜀军的打头阵,和冯习合作无间,一路把大军带到了秭归,真是功不可没。他打仗不怕死,总是冲在最前面,手下的士兵看他这么勇敢,也都变得勇猛无比,像一群下山的老虎一样冲向敌人。战斗刚开始那会儿,张南带着队伍一次次冲破吴军的防线,让敌军头疼不已。
刘备在猇亭扎营那会儿,他派张南去攻打守在夷道的东吴大将孙桓。张南接到命令,立马带兵冲了过去,把夷道城围了个水泄不通。虽然没把孙桓逮住,但确实拖住了好多吴军,让他们没法去帮陆逊的主力。这样一来,就给刘备的作战计划添了不少好处。
不过,陆逊一把大火烧了连营后,形势立马就变了。张南的队伍被吴军围了个水泄不通,周围都是喊打喊杀的声音,大火也是烧得疯狂。张南一点也不怕,他带着士兵们拼命往外冲,跟吴军打得你死我活。他手里的长枪舞得飞快,碰到哪儿哪儿就有吴军倒下,但吴军像潮水一样不断涌来,张南身边的人越来越少。最后,在一片混乱里,张南力气用完了,被乱军给杀了,和冯习一起为蜀汉丢了命。他们俩一死,蜀汉军队就像没了最锋利的刀,也给这场仗的大败添上了沉重的一笔。
【五、忠魂不泯:傅彤、程畿力战捐躯】
傅彤,来自荆州的义阳地方,他加入蜀汉军队后,靠着忠心和出色的打仗本事,慢慢变成了刘备手底下的一位猛将。刘备特别信赖他,总是让他跟在自己身边,傅彤就像是刘备身边那个既忠心又能干的亲信一样。
夷陵之战刚开始时,傅彤就跟着大军去打仗了,他特别勇敢,给蜀军的前进帮了大忙,立了好多功劳。他带的队伍军纪好,战斗力也超强,跟东吴军队打了好几次,一点都不输给他们,让敌军特别害怕。
不过,陆逊突然放的一把火,一下子就把战局给翻过来了。蜀军乱成一锅粥,败得不可收拾,刘备没办法,只好命令撤退。这时候,傅彤站了出来,主动说要留在后面挡住敌人。他心里清楚,这是个很可能回不来的任务,但为了能让主公安全逃跑,他还是坚定地带着剩下的士兵,在马鞍山那边跟东吴的追兵拼命。
傅彤拿着长枪,一马当先冲进敌人堆里,左冲右撞,杀得敌人害怕。在他的带动下,士兵们也个个勇猛无比,一个人能顶十个,跟比自己多好几倍的吴军拼命打。可是敌人太多,打着打着,傅彤身边的人越来越少,最后他被吴军团团围住。
丁奉将军看到傅彤被敌人逼到了绝境,就大声喊话让他投降:“你们川军死的死,降的降,连你们的头儿刘备都被抓了,你现在孤立无援,不如早点投降吧!” 傅彤一听,眼睛瞪得圆圆的,气得大骂:“我身为汉朝将领,怎么可能向吴国投降!” 说完,他拿起枪,骑着马再次冲向吴军,带着剩下的蜀军将士左冲右突,拼死战斗,来回打了上百回合。但吴军越来越多,傅彤身上受了好多伤,战袍都被血染红了,可他还是不放弃抵抗。最后,他口吐鲜血,力气用尽,战死沙场,用自己的命表达了对蜀汉的忠心,也给刘备逃跑赢得了时间。
程畿,是巴西那边一个很有名望的大户人家出身。在刘璋掌控益州那会儿,他在汉昌当官,因为忠诚勇敢出了名。那时候,巴西的太守庞羲被刘璋怀疑,心里不踏实,竟想拿程畿的儿子开刀,想让他去召集些賨人当自己的私兵。程畿一听,立马严肃地跟庞羲说:“咱们郡里招人,可不是为了造反。就算有人挑拨离间,咱们也得表明自己的忠心。要是因为害怕就起了反心,那我程畿可不答应。” 他还说,就算儿子有个三长两短,自己也不会背叛刘璋。庞羲被程畿的忠心给镇住了,最后放弃了反叛的念头。程畿也因为这份忠心,得到了刘璋的看重,当上了江阳太守。
之后,刘备占领了益州,程畿看清了形势,就投靠了刘备,因为他特别有才能,所以被刘备任命为祭酒从事,成了刘备手底下的一个重要智囊。
夷陵大战时,程畿跟着大军去打仗。蜀军在夷陵被打得大败,只好沿着长江拼命逃跑,那时候真是危险重重。眼看追兵就要追上来了,有人吓得对程畿说:“追兵快赶上了,咱们扔掉船逃跑吧!” 程畿却板着脸,严厉地回绝:“我在军队里,从没因为敌人就扔下船逃跑,现在跟着皇上,更不能在危险面前退缩!” 他心里明白,作为蜀汉的大臣,遇到危险就丢下皇上逃跑,那是极大的羞耻。
不一会儿,东吴的追兵就追上了程畿的船。程畿一点也不害怕,他亲自拿起戟,站在船头,和敌人拼死打斗。他使戟的手法非常老练,每次挥动都好像有千斤重,敌人只要靠近他,就会被打死打伤,有的敌船还被他打得翻进了江里。但东吴的士兵越来越多,把程畿团团围住。程畿虽然拼尽全力抵抗,但还是因为人少敌多,身上多处受伤,最后力气用完战死沙场,为蜀汉献出了自己的生命。他的英勇行为,让后人十分敬佩。
【六、外援星散:沙摩柯身死蛮乱始】
沙摩柯,汉末三国时五溪蛮族的头领,大家叫他“胡王”。在夷陵之战这场大战里,他短暂而英勇的身影,让人难以忘怀。
在蜀汉的章武元年,刘备为了给被东吴杀害的关羽和失去的荆州报仇,下定决心攻打东吴。那时候,武陵一带的五溪蛮族,因为刘备以前管理荆州时在武陵建立了黔安郡,对他们很好,所以他们就派人向刘备请求派兵帮忙打仗。五溪蛮的首领沙摩柯,在刘备派马良带着金银财宝、绸缎和封赏的爵位来说服他时,想起了刘备以前的好处,就毫不犹豫地答应了,带着自己的蛮兵北上,成了刘备攻打东吴大军里的一支特别队伍。
沙摩柯长得一脸血红,眼睛碧绿又凸出,手里拿着铁疙瘩锤子,腰上还挂着两把弓,模样十分吓人,他手下的蛮兵一个比一个勇猛,特别擅长在山里打仗,他们的到来,给蜀军带来了不少新气象。一上了战场,沙摩柯的队伍就显示出了超强战斗力,靠着对地形的熟悉,他们像幽灵一样在山林里窜来窜去,把东吴军队搅得晕头转向。有一回,沙摩柯一箭就把东吴的大将甘宁给射死了,东吴军队的士气一下子就垮了。甘宁在东吴可是响当当的人物,这一败,东吴的将领们都震惊了,沙摩柯的大名也因此在战场上传开了。
不过,陆逊一把火烧了蜀军的连环营寨,战局立马就变了样。火苗窜得老高,蜀军吓得乱成一团,到处乱跑。沙摩柯带着手下拼死抵抗,可火太大了,吴军又打得猛,结果沙摩柯在乱战里丢了性命,他的蛮兵队伍也散了架,死了伤了好多人。
沙摩柯一走,后果真的很严重。一来,蜀汉军队少了个在山林里来去自如、能给敌人后方捣乱和拖后腿的特种部队;二来,他的离去让五溪蛮和蜀汉之间的关系有了裂痕。从这以后,蛮族对蜀汉的信任没了,南边也开始动荡起来,小叛乱不断,蜀汉得派出兵力去镇压,这样一来,北伐的力量就被大大分散了。要是沙摩柯还活着,凭他在蛮族里的地位,蜀汉后方肯定安稳,诸葛亮北伐也不用分心,蛮族的勇士们还能继续给蜀汉送兵送粮,成为北伐的一大帮手。
想象一下,要是这些将军们都能活下来,那蜀汉的北伐战争说不定会是另外一个完全不一样的场面。
张飞这员战场上威名远扬的勇将,如果能加入北伐大军,那简直就是蜀汉队伍里的一把锋利宝剑。凭着他那超群的打仗本事和不要命的冲锋劲头,不管让他冲在最前头打头阵,还是让他独自带兵当将领,都能吓得曹魏的士兵们胆战心惊。想想街亭那一仗,要是张飞在那儿守着,就凭他那满满当当的打仗经验、看地形的一眼准,还有指挥作战的高超水平,张郃想轻轻松松赢下来可就没那么简单了。张飞能借着险峻的山地,建起铜墙铁壁般的防线,让张郃的大部队看了都发怵,不敢轻易上前。这样一来,就能给诸葛亮的主力部队腾出足够的时间来行动,蜀汉也就能稳稳地拿下陇右那块地方,再一步步打算拿下凉州,北伐的大事儿也就有了个扎实的开头。
黄权,司马懿都夸他是个了不起的人才,他的脑子和远见都非常出色。要是他加入了北伐军,和诸葛亮一起搭档,那绝对是强强联合,能把大局安排得妥妥当当。黄权特别会布置战略,看问题总是一针见血,能帮诸葛亮分担不少军事上的大决策,补上诸葛亮在出奇制胜上的短板。战场上情况千变万化,但黄权靠着他的沉着稳重,能想出更全面细致的应对方法,让蜀汉的军队在北伐时少走弯路,多打胜仗,大大增加赢的机会。
马良是个外交和内政都在行的能手,对北伐来说特别关键。在对外方面,他靠着很棒的外交手腕,能在魏国和吴国之间灵活应对,要么拉拢帮手,要么挑拨离间,给蜀汉创造有利的外部条件。对内呢,他可以帮诸葛亮管理国家大事,安抚老百姓,保证后方的安稳,给前线提供稳固的后方支援。有了他,诸葛亮就能更专心地指挥打仗,毫无顾虑地跟曹魏对抗。
冯习和张南,是两位身经百战的勇猛将领,他们打仗很有一套,很会带兵。在北伐的时候,他们能带着大军在正面跟魏军硬碰硬,靠着高超的指挥技巧,攻打城池,占领地盘,给蜀汉扩大面积。有了他们,蜀汉军队的战斗力就更强了,让魏军不敢小看,为完成北伐的大目标提供了很给力的军事帮助。
傅彤和程畿,那是两位真勇士,战场上能给大伙儿带好头,提振大家的士气。他们信念坚定,到死都不变心,这种劲儿能传给每一个战友,让蜀汉的士兵们碰到难关也精神抖擞,勇往直前,决不掉链子。
沙摩柯带着他的五溪蛮族士兵,特别擅长在山林和地里打仗,他们能像奇兵一样突然袭击魏军的后方,打乱敌人的计划,还能切断他们的补给。有了他们的帮忙,蜀汉北伐就多了一支既神秘又厉害的队伍,这样一来,魏军不仅要防着正面的攻击,还得时刻小心后面的偷袭,搞得他们前后都顾不过来,十分被动。
真遗憾啊,过去的事没法重来。夷陵之战打了个大败仗,那些将领有的死了,有的投降了,蜀汉实力大减,想要北伐就更难了。不过,他们还是因为勇猛和能干,在历史里留下了闪亮的一笔,让人忍不住想象,如果他们还在,那段精彩的三国故事又会怎么发展呢。
#百家说史# #6月发文冲刺# #夏季图文激励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