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30日晚,寒武纪发了那份“硬核”报告书定增价格1195.02元/股,发行333.49万股,募集资金39.85亿元,扣除发行费用后净得39.53亿元。公告把数字摊在台面上,老股民一看就明白,这是一次针对大模型算力赛道的现金加注。你别说,听着挺稳的,我跟你说,这种规模不是随便玩的,真心的。就是市场要的是看得见的投入和可落地的技术路径。
公司说明书显示,最终有13家特定对象认购,全部现金入场,并签订了认购协议;新股有6个月限售期,分股红利同样受限售约束。证监会的注册批复也是9月发的,法规手续齐备,这事儿就像把保险买了。投资方向明确面向大模型的芯片平台和软件平台,还有补充流动资金。寒武纪在公告里写得直白,就是要在算力软硬件上形成技术矩阵,按需拼装最优解,这话听来有谱。老铁们别激动,稳着点,马路上不怕慢就怕站。
再看看基本面和市场行情今年上半年营收28.81亿元,同比暴增4347.82%,归母净利润10.38亿元,去年同期亏损5.3亿元,完成一次明显的盈利折。股价方面,9月30日收于1325元/股,总市值约5543亿元,年内涨幅超100%。这就是资本对大模型与芯片赛道的下注信号。问题是,资本热情和技术兑现之间常常有落差,怎么把募来的39.5亿高效投入到芯片设计、IP开发、软件堆栈与量产是关键。你会问,这钱能撑多久?答案得看项目进度、客户粘性和生态构建速度。稳扎稳打才是王道,我才不信呢。
这次定增不仅是寒武纪自己的选择,也像给产业链丢下一颗重磅炸弹上下游会被动或主动重组资源配置,EDA工具、制程伙伴、云端算力服务都会参与这场博弈。短期看是资本市场的加码,长期则是技术路线与市场化能力的考验。画面最后回到一个意象机器和算法在硅片上跳舞,钱是舞台灯,观众在旁边数着票子,演出能不能常演下去,还得看内容和导演。等一下,咱们别光看热闹,盯着进度表和里程碑,会更靠谱。太厉害了,未来有戏也有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