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世界真是越来越有意思了。
当俄乌双方还在绞肉机里相互消耗,北约和俄罗斯的神经都绷得像根快断的弦时,隔壁的金正恩,那个我们印象里一向热衷于“大炮仗”和硬核喊话的主儿,突然画风一转,宣布要搞大赦。
听到这消息,我第一反应是掐了自己一下。
没搞错吧?
就好像两个巨人在摔跤,把地板踩得咚咚响,旁边一个一直秀肌肉的哥们,突然开始研究起插花艺术了。
这事儿透着一股子邪乎。
他这是良心发现了,还是说,这盘棋,咱们普通人压根就没看懂?
别急着给“仁政”点赞,也别以为太阳从西边出来了。
在半岛那块地方,任何一件反常的事,背后都藏着一本厚厚的账。
咱们今天就来扒一扒,金正恩这葫芦里,到底卖的什么药。
这事儿你不能孤立地看。
你得把地图展开,把时间线拉长。
前脚,金正恩跟普京在东方航天发射场举杯换盏,差一点就拜了把子,签了一堆“你家有事就是我家事”的协议。
后脚,平壤就传出消息要“开闸放人”。
这俩事儿你要是说没关系,那真是侮辱自己的智商。
战争打的是什么?
说白了就是人、钱、物资。
俄罗斯现在最缺的是什么?
人!
乌克兰战场上,炮弹或许还能加紧生产,但人命可不是韭菜,割了一茬还能再长。
朝鲜这波大赦,你说巧不巧,恰好就能“盘活”一大批闲置劳动力。
这些人,与其在牢里吃着本就紧张的口粮,不如拉出来发挥点“余热”。
这“余热”怎么发挥,学问可就大了。
是送到俄罗斯远东的工地上,帮忙修桥铺路,让俄国人能腾出更多自家劳动力上前线?
还是经过一番“再教育”后,摇身一变,成为“志愿军”,直接出现在顿巴斯的战壕里?
咱们不敢瞎猜,但从逻辑上讲,这操作完全说得通。
这不叫大赦,这叫“人力资源再利用”,是把负资产变成正资产的高端玩法。
当然,鸡蛋不能都放在一个篮子里。
把人全送出去,家里怎么办?
朝鲜这几年经济搞得怎么样,大家心里都有数。
制裁的大山压在身上,想喘口气都难。
金正恩也急,他搞的那些地方工业化、农村振兴项目,哪个不需要人去填?
所以,这批被释放的人员,还有另一条出路——成为朝鲜版“上山下乡”的生力军。
从监狱里出来,直接发配到各个地方的工厂、农场,既解决了劳动力短缺的燃眉之-急,又把这些“不稳定因素”分散开,远离政治中心平壤。
这招“一石二鸟”,玩得那叫一个溜。
既发展了经济,又巩固了稳定,简直是教科书级别的操作。
说到稳定,这才是这次大赦背后,最核心的考量。
你想想,朝鲜现在的外部环境有多恶劣?
美韩的军演几乎成了“包月套餐”,侦察机天天在门口溜达,制裁名单拉了一页又一页。
这种高压之下,内部但凡出点乱子,那可就是要命的。
社会情绪就像一个高压锅,你得时不时地给它放放气,不然真可能炸了。
怎么放气?
大赦就是个绝佳的阀门。
一个家庭,要是有个亲戚朋友被放出来了,那对这个家来说,就是天大的“皇恩浩荡”。
这种感恩戴德的情绪,会迅速抵消掉因为物资短缺、生活不便带来的怨气。
金正恩用释放一小撮人的代价,换来了社会大面的稳定,这笔政治账,精明到骨子里。
这是一种心理上的“柔术”。
它在告诉所有朝鲜人:别看外面闹得凶,但“慈父”心里还是惦记着你们的。
在这种氛围下,民众就更容易把当下的困难,理解为是“美帝的阴谋”和“共同的考验”,而不是体制本身出了问题。
所以你看,金-正恩这一手,同时打了三张牌。
对俄罗斯,是“雪中送炭”的兄弟情(当然,这炭不是白送的);对国内经济,是“变废为宝”的及时雨;对社会稳定,是“精准滴灌”的强心针。
三张牌打下来,盘根错节,相互关联,把一个看似简单的“放人”动作,玩出了万花筒的效果。
这恰恰说明,金正恩早已不是当年那个意气风发的“80后”了。
在国际政治这个修罗场里摸爬滚打这么多年,他已经从一个“硬汉”,进化成了一个懂得刚柔并济的“太极宗师”。
他知道什么时候该拍桌子,什么时候该递橄榄枝,哪怕那橄榄枝上可能带着刺。
那么,他真的改性了吗?
别逗了。
这片土地上,唯一不变的,就是对生存和掌控的极致追求。
他所有的动作,无论看起来是温和还是强硬,最终都指向这一个目标。
这次大赦,不是他变了,而是局势变了,他必须用新的招数,来应对这个越来越复杂的棋局。
至于那些即将走出牢笼的人,他们是幸运儿吗?
或许吧。
但他们未来的命运,究竟是回家抱老婆孩子,还是被送上另一条未知的流水线,恐怕他们自己也说了不算。
你说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