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林学会 马成福 海博
发展文冠果,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宁夏是最适合发展文冠果产业的地方之一。
文冠果(Xanthoceras sorbifolia Bge)隶属无患子科文冠果属,落叶乔木或灌木,又名文官果、长寿果、天仙果、木瓜、僧灯毛道等,是被子植物繁茂时期的第三纪(约6500万年前)遗留下来的我国特有的古老物种。文冠果寿命长达2000年,具有较强的适应性和抗逆(抗寒、抗旱和抗盐碱)能力。
文冠果全身都是宝,具有非常高的食用价值、药用价值、观赏价值和生态价值,是树木中的国宝,园林中的奇葩。它是我国特有的优良木本油料树种,又是珍贵的旅游观赏植物,也是优良的木材树种、水土保持树种和常用保健中药材。
文冠果种子含油率33.7%,种仁含油率66.8%。文冠果油是高级药、食兼用油,是植物油中的极品,品质比橄榄油和油用牡丹油都要好。文冠果油不饱和脂肪酸高达94%,易于人体吸收消化,有降胆固醇、软化血管的作用,可降低胆固醇、降血脂。文冠果油富含大脑黄金神经酸(2.6%~5%),是心脑和神经系统健康的主要元素。国际公认神经酸将是21世纪最有前途的脑健康产品,含神经酸植物将获得迅速发展。与其他富含神经酸的植物相比,由于文冠果在我国广泛的适应性、较强的抗逆性和较快的发展速度,势必会成为神经酸的重要资源。
文冠果茶有杀菌、消炎、止血、利尿、消食、消脂、抗氧化、抗衰老等功效,可治疗失眠、痛风、肠胃炎、前列腺炎及“降三高”、减肥等,被广大消费者被为“养生茶”和“长寿茶”。
由于文冠果在食品、药用和保健等方面的作用,文冠果的开发和利用具有广阔的前景。大力发展文冠果产业,可破解生态危机和食用油危机,促使生态、经济、社会三大效益和谐健康发展。
近年来,党和国家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支持文冠果产业发展的政策文件:《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木本油料产业发展的意见》《国家林业局关于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木本油料产业发展的意见>通知》《国家林业局关于加快特色经济林产业发展的意见》《关于整合和统筹资金支持贫困地区油茶核桃等木本油料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关于扩大新一轮退耕还林还草规模的通知》《国家林业局关于加快培育新型林业经营主体的指导意见》等优惠政策,还可以申报国家储备林等大型项目。国家粮食和储备局发布了《文冠果油》(LS/T 3265-2019)行业标准,拉开了文冠果大开发的序幕。
宁夏是文冠果最适宜生长的地区之一,无论是气候、土壤和海拔,还是地貌特征都与文冠果的生物学特性相吻合,适宜大规模种植,产业化发展。而且文冠果喜光,宁夏光照充足,日照时间长,是文冠果种植的黄金地带。
宁夏深居西北内陆高原,属典型的大陆性半湿润半干旱气候,雨季多集中在6—9月,具有冬寒长,夏暑短,雨雪稀少,气候干燥,风大沙多,南寒北暖等特点。由于宁夏平均海拔在1000米以上,所以夏季基本没有酷暑;1月平均气温在零下8℃以下,极端低温在零下22℃以下。宁夏气候的最显著特征是:气温日差大,日照时间长,太阳辐射强,大部分地区昼夜温差一般可达12—15℃。 全年平均气温在5-9℃之间,引黄灌区和固原地区分别为全区高温区和低温区。
宁夏降水量南多北少,大都集中在夏季。干旱山区年平均降水400毫米,引黄灌区年平均157毫米。1995年引黄灌区年降水量203.7毫米,干旱山区年降水量317.8毫米。西海固:位于中国西部宁夏回族自治区南部,是黄土丘陵区的西吉、海原、固原、彭阳、同心等七个国家级贫困县的统称。这里长年干旱,年降雨量在300毫米左右,蒸发量却在1000毫米以上,且多发各种自然灾害。
宁夏土地资源特点具有干旱、半干旱的区域特征。土地资源类型复杂,自然条件差,土地生产力不高。土地质量地区差异性大。土地利用现状是草地面积大,林地面积小,耕地面积位居其中。宁夏后备耕地资源总面积1067.3万亩(净面积),为现有耕地的60.7%,集中分布在宁夏北部荒漠草原灰钙土区那里干旱缺水,但光、热、土等资源丰富。南部山区土地垦殖过度,农业生态环境质量下降,盐池、同心风沙干旱区,由于垦殖、采樵、挖甘草、超载过牧,各类沙化土地面积总计1000多万亩,如不及早采取防治措施,后果十分严重。综上所述,在宁夏种植抗旱节水的文冠果,这样既能让宁夏绿起来,又能上农民富起来[1]。
根据宁夏植物志记载,宁夏曾经广泛的分布着野生的文冠果树种,主要集中在南部山区各县、贺兰山、六盘山等地。在彭阳县王洼林场有50平米面积的文冠果野生资源,最大株树高5.5米,冠副6米、胸径30厘米,花序25-40厘米,每株幼果多达20-35枚,但后期落果现象严重,至成熟时仅保留花序顶端一枚,直径5-7 厘米,内含种子8-16枚[2]。
宁夏曾在上世纪70年代末大量引种文冠果,但座果率低,“千花一果”,很久以来被认为是一种园林观赏树种。2008年前后,贺兰山林管局技术人员采集贺兰山文冠果种子进行繁育,由于种源地瘠薄,种子质量低等原因,繁育出苗率很低[2]。因此引进高产文冠果种苗和先进栽培技术势在必行。
2009年11月19日经济日报报道《投资260亿元种植开发“柴油果” 宁夏灵武百万亩荒漠将变身“植物油田”》。让人难以相信的是投资260亿元的百万亩文冠果项目居然全军覆没从此没有了消息。老百姓有一句名言叫“流氓不可怕,就怕流氓有文化。”如此巨大的项目多达8位专家坐阵也会全军覆没,没有培育出一棵苗子也没有种活一棵文冠果。
2011年11月4日,宁夏日报报道《石嘴山市惠农区:3.6亿元招商项目开工9月人去楼空2000万被卷走》。某县40万亩文冠果项目全军覆没,全区约已栽种几十万亩文冠果,却很难找到成材林。
文冠果产业曾经几起几落,有许多造林工程大面积死亡,甚至全军覆没,即使勉强存活下来的文冠果,挂果也是寥寥无几,这给人们的心理上留下了巨大的阴影。“移栽成活难”和“千花一果”成了其发展不可逾越的难关,严重影响了文冠果产业的发展。
种小麦、玉米和水稻等庄稼的常识,大家都知道要到种子公司去购买种子,谁都不会傻到农民家里去购买五谷粮食。但种植文冠果大家都糊涂了都忘记常识了,都傻着到农民家里去购买便宜苗子。结果是花钱买来的苗子种不活,即使免费种活了一些又低产没有经济效益,白白浪费了几年功夫,赔了夫人又折兵,落了个人财两空。往往个人是这样,公司也是这样,政府采购还是这样,乃至文冠果产业发展一波三折步履维艰。这么简单的问题,人人却都糊涂,人人都要抢着往陷阱阱里跳,这成了一个让人匪夷所思的事情。
文冠果是个古老的树种,却是一个新兴的产业。文冠果的历史非常悠久,恐龙是非常古老的生物,约1亿4千万年前有了恐龙,恐龙灭绝前即6500万年前有了文冠果,距今800万年前有了国宝大熊猫,恐龙灭绝6000万年后才有了原始人。然而直至目前,文冠果还不是一个成熟的产业,依然是一个正在开发中的新兴产业。
《长安客话》载:“文官果肉旋如螺,实初成甘香,久则微苦。昔唐德宗(公元780-805年在位)幸奉天,民献是果,遂官其人,故名。”自此以后文冠果就成了朝廷供果,算算距今也有1200多年的历史了,想想这么好的产业为什么还没有发展起来是有原因的。文冠果历来存在移栽成活难和“千花一果”即低产等难题。
西北文冠果基地从文冠果的“深根性”和“肉质根”这两个重要特性入手,利用控水育苗、药水泡根、泥浆蘸根和塑料包根等措施,解决了移栽成活难的难题;他们从全国56个地方购买了文冠果种子进行杂交选育,发现哪一棵挂果早、挂果多就采下来,进行第二代育苗,一直进行了12代共25年时间,终于培育出了高产文冠果种苗,从而为文冠果的产业化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西北文冠果基地培育的文冠果种苗移栽成活好,挂果产量高,被当地农民称为一次投入、千年受益的“铁杆庄稼”。他们带领景泰县正路乡和靖远县若笠乡等干旱山区的农民种植文冠果,回收农民的籽种榨油,使农民有了比种庄稼高十倍的收入。短短几年中,白银市文冠果种植面积迅速达到了45万亩之多,文冠果逐渐成为白银市最具发展前景的特色林果产业。历经25年的不懈努力和奋斗,他们培育的文冠果种苗,已经走出了甘肃,扩散到了西北、东北、华北,扩散到了四川、江苏、湖北等南方地区,他们的高产文冠果正在神州大地处处开花结果[3]。2020年春,西北文冠果基地与中国科学院沙坡头沙漠研究试验站合作,在沙漠边缘地带种植文冠果600棵,成活率达100%;与内蒙古翔源农牧业科技有限公司合作,在西吉县兴平乡杨百户村旱山地种植文冠1200亩,成活率达93%以上;与红寺堡区大河乡乌沙塘村合作种植文冠果300亩,成活率达95%以上。目前,这些文冠果苗木长势良好,将逐年开花结果。
6月18日,经宁夏中外经济发展合作协会主席常务会议决定,聘任马成福为宁夏文冠果总顾问。马成福表示,宁夏具有发展文冠果产业的有利条件和资源,他将与宁夏人民一起努力,把文冠果产业做大做强,带动干旱山区农民脱贫致富,奋力谱写美丽新宁夏建设新篇章。
宁夏总体特征是干旱缺水,土地贫瘠,生态脆弱,地理特征是“两山夹一河,三大沙漠包围”。在宁夏,黄河被称为“母亲河”,贺兰山被称为“父亲山”。黄河水滋润着这片土地,贺兰山阻隔了沙漠东移,护卫着这片平原。腾格里沙漠、乌兰布和沙漠和毛乌素沙地三条旱魃,分别从西面、北面至东面包围过来。
由此,宁夏在地形上可分为三大板块:一是北部川区,受黄河水利滋养,地势平坦,土壤肥沃,瓜果飘香,五谷丰登。二是中部干旱地带,受沙漠风沙侵害,干旱少雨,风大沙多,土地贫瘠,生存条件较差。三是南部山区,因地理条件限制,山大沟深,沟壑林立,部分地域阴湿高寒,素有“苦瘠甲天下”之称,是国家级贫困地区之一。
俗话说:天下黄河富宁夏。黄河流出青铜峡后,由奔腾转为浩荡,形成了冲积平原,史称“河套平原”。银川平原处于河套平原西部,俗称“西套”。自汉唐以来,这里就开始开渠引水、开荒拓田,被誉为“塞上江南”。这里各方面的条件都很适合农业发展。
中部干旱地带和南部山区因土地贫瘠,气候旱寒,水源稀缺,生态脆弱,宜林不宜农,适宜种植文冠果。如果大量推广种植文冠果,既可让山川绿起来,又能让农民富起来,还能有力保障银川平原的生态安全,促使宁夏生态、经济、社会三大效益和谐发展。
与宁夏接壤的甘肃省白银市,在气候土壤等多方面都不及宁夏南部山区,近年来文冠果种植面积迅速达到了45万亩之多,逐渐成为白银市最具发展前景的特色林果产业,这是我们可以学习借鉴的好地方。南部山区非常适合发展文冠果,六盘山上就有野生文冠果生长。那里虽然土地贫瘠,山大沟深,农机操作不便,不利农业发展,但降水相对较好,利于文冠果生长。
《老子》曰:“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文冠果被老百姓称为“一年种千年收的铁杆庄稼”,如果种下文冠果,就种下了摇钱树,使农民通过辛勤的劳动获得丰收,就有了取之不尽的财富。文冠果抗旱耐活,经济效益好,移栽后最二年就开始开花结果。经过西北文冠果基地杂交选育的高产文冠果结果早、产量高、效益好,旱土地、旱沙地和荒山荒坡荒滩均可种植,是退耕还林和精准扶贫的好树种。
中部干旱地带主要包括中卫市和吴忠市,那里干旱缺水,是农业发展的最大制约,唯有发展抗旱节水的文冠果产业,才能走出一条山川秀美、人民富裕的新路子。
中卫市位于宁夏中西部,地貌类型分为沙漠、黄河冲积平原、台地、山地和盆地五个较大的地貌单元,其中西北部腾格里沙漠边缘卫宁北山面积12万公顷,占全市土地总面积的7%。中卫市深居内陆,远离海洋,靠近沙漠,属半干旱气候,具有典型的大陆性季风气候和沙漠气候的特点。春暖迟、秋凉早、夏热短、冬寒长,风大沙多,干旱少雨。年平均气温在8.2~10℃之间,年均无霜期159~169天,年均降水量138~353.5毫米,年蒸发量1729.6~1852.2毫米,全年日照时数3796.1小时。其中,海原县素有“十年九旱”之称,是宁夏最干旱的县市之一。近年来,中卫极端干旱事件频繁发生,干旱危害程度加剧,农业损失严重;土地沙化日益明显,水资源紧缺,河源水流锐减,严重威胁着中卫人民的正常生活。
宁夏率先提出创建全国全域旅游示范省区,成功获批全国第二家全域旅游示范省区创建单位。数据显示,2017年,宁夏旅游接待游客突破3000万人次大关,达到3103万人次;全区旅游总收入达到278亿元,两项指标10年内首次双双实现20%以上增长。预计旅游总收入占全区地区生产总值超过8%,旅游业进入自治区战略性支柱产业行列。
2018年1月28日,宁夏回族自治区主席咸辉在自治区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加快发展全域旅游,提高景区景点和服务设施质量,推动旅游与文化、生态的深度融合,建成一批特色旅游乡镇、生态农庄和农家乐,打造精品旅游线路,丰富旅游产品供给,延伸旅游产业链条,提高旅游性价比,实现旅游收入300亿元以上。
宁夏的旅游品牌和旅游资源在中卫,毋庸置疑中卫沙坡头是宁夏旅游的火车头。建议把中卫建成文冠果工厂化育苗基地,文冠果风景旅游观光景区,双百万亩文冠果农业种植观光区,文冠果产品深加工及研发基地,最终把文冠果建设成为中卫乃至宁夏的龙头产业,再造一个山川秀美的新中卫!
美利纸业有20万亩已经退化的白杨树防沙林,可逐步改造成文冠果林地,这样既进一步提升了生态环境的建设成效,还减轻了企业的开支和政府的环保补贴,增加了旅游价值和经济价值。白杨属于耗水树种,由于严重缺水,许多树木正在干枯退化。因为已经有了基本的水利设施,还加装了滴灌,现在在白杨林带中间再加栽一排文冠果即可,等文冠果长大以后再把已经枯萎的白杨林砍伐。
中卫市有100万亩压沙地,可建成百万亩文冠果产业。由于长期单一种植硒砂瓜,出现作物死亡和沙地撂荒现象,建议在压沙地种植或者套种文冠果,前期既有退耕还林项目补贴,也有硒砂瓜收入,后期有文冠果的长期收入。沙坡头区南山台子有10多万亩压沙地,水泵和滴灌齐全,但长期撂荒。甘肃省景泰县有压沙地种植文冠果的成功经验可以借鉴学习,中卫的生态和生产条件都优于景泰,应该取得比景泰更好的经济效益。
沙坡头区甘塘有30万亩荒滩,附近已经铺设好麦草方格的还有几十万亩沙漠,将总面积增大至100万亩,把这些土地都加装上滴灌设施,水肥一体化设计种植文冠果。这样既可以保证成活率,又可以让树长得快产量高。这百万亩防风固沙林带的建成,将彻底抵挡住西北方面的风沙,为中卫市区营造良好的生态环境。麦草方格三年左右就会腐烂,而栽种上文冠果就彻底变成了森林,完全变成了人类的美丽家园。这样的沙坡头旅游档次将更高,景区面积将无限扩大,这样的治沙成果将万众瞩目,成为全世界沙漠旅游胜地和治沙成果观光景区。
沙漠化治理必须与沙产业结合起来才能真正成功。沙漠缺水,植被稀少,风吹沙走,危害极大,先压上草方格,再种草植树造林,是循序渐进的方法。虽然草方格能够固定流沙,但寿命较短容易腐烂,往往前功尽弃。如果在草方格内再种上树造成林,使其长期存活并繁衍下去,是固定流沙改造沙漠进一步的好方法。可种什么树需要认真考虑,种植高耗水的树肯定活不了,即使种植抗旱节水的树,如果只有生态效益却没有经济效益,仅靠国家生态补贴或社会赞助,这样的生态建设也难以为继。只有种植文冠果,才能《把沙漠变成文冠果林海》[4]。
文冠果是高雅的观赏植物,树质坚硬,纹理美观,具有很大的综合开发潜力。株形优美,花色艳丽,香气溢人,在五一前后开放,花期长达一个多月,作为庭院观赏植物,大中型盆景植物,具有瘦、拙、艳、香的特点,且可人工控制树型,创造各种奇景,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
文冠果花序较长,有些长达30厘米,每一花序上都挂着大量的花朵。花朵由基部到顶端渐次开放,有的已绚丽夺目,有的却含苞待放。花瓣粉白色,基部初为鹅黄色,以后逐渐转变为紫红色。飘柔的花序,白里泛黄、黄中透红、红里发紫的花冠在春风的摇曳中,如舞蹈中的裙装,如飘扬中的彩带,在嫩绿的新叶的衬托下的确艳丽夺目、光彩照人。
吴忠市地处宁夏平原腹地,地势南高北低,境内多山和黄土丘陵。吴忠市地处西北内陆,属中温带干旱、半干旱气候地区,气候干燥,蒸发强烈,温差较大,无霜期短,风沙较多。历年平均降水量184.6-273.5毫米,仅有的一点降雨,集中在7月至8月,8月最多。农业主要用的是表层水,最需要春季降水,而林业只要有降水就可以蓄积利用,因此那里不适合搞农业,却适合种植抗旱节水的文冠果。发展文冠果产业,既可以改善生态,阻止沙漠和干旱的侵害,又可以增加农民收入,解决老百姓的生计问题。
贺兰山脉山势雄伟,若群马奔腾,蒙古语称骏马为“贺兰”。贺兰山是宁夏的生态屏障,宁夏人民亲切地称为“父亲山”,千百年来就像父亲一样一直护卫着宁夏。它是我国一条重要的自然地理分界线,对银川平原发展成为“塞北江南”有着显赫功劳。历史证明,没有贺兰山就没有沃野千里的宁夏平原,没有贺兰山就没有繁华美丽的银川城!它不但是我国河流外流区与内流区的分水岭,也是季风气候和非季风气候的分界线。山势的阻挡,既削弱了西北高寒气流的东袭,阻止了潮湿的东南季风西进,又遏制了腾格里沙漠的东移,东西两侧的气候差异颇大。贺兰山还是我国草原与荒漠的分界线,东部为半农半牧区,西部为纯牧区。
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人类必须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宁夏作为西北地区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承担着维护西北乃至全国生态安全的重要使命。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建设天蓝、地绿、水美的美丽宁夏”的要求和“建设美丽新宁夏 共圆伟大中国梦”的题词要求,努力实现经济繁荣民族团结环境优美人民富裕、确保与全国同步建成全面小康社会的目标,抓好生态环境保护都是题中应有之义,是我们必须扛起的重大政治责任,是践行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的内在要求[5]。
保护贺兰山,就是保护宁夏,就是保护西北,就是保障全国的生态安全。在贺兰山上推广种植抗旱节水、又有经济价值的文冠果,大力发展文冠果产业,可实现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和谐共进。据报载,2001年12月,在宁夏的贺兰山树林沟境内发现一处生长良好的文冠果。新发现的文冠果连片生长在山谷靠东的山坡上,大约有500多棵。树干呈奇特的扁圆形,树心为红色,果实黑色,形似核桃,皮厚坚硬,成熟后果壳自动爆裂。被当地群众称之为“木瓜树”的文冠果,在此地约有百年生长史[5]。
由于文冠果具有耐旱、耐寒、喜光的特点,以及防风固沙的作用和经济效益好的优势,而且宁夏拥有大面积的荒山、荒坡和荒漠,还有大片撂荒的旱土地、旱沙地,而且光热资源非常丰富,是文冠果种植的黄金地带。只有大量推广种植文冠果,才可以把这些原来的劣势资源转变为优势资源,破解生态危机和食用油危机,带动广大农民脱贫致富奔小康,取得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的和谐发展。
西北文冠果基地历经25年破解了“千花一果”难题,培育出的高产文冠果种苗,好水地种植第二年就开始开花结果。近年来文冠果籽价格每公斤20元左右,造林密度一般采用1.5米×2米株行距即亩栽222棵,三五年后即使每棵树产籽1公斤,亩产也能达到220公斤;十年后即使每棵树产籽5公斤,亩产也可达到1100公斤;等到密度太大时,再带土移栽掉一排,变成3米×2米即亩栽111棵,每棵树产籽10公斤,亩产就是1110公斤。套种采用1.5×4米即亩栽111棵,套种一定要选低杆和耗水少的作物,否则遮荫和水涝都会对文冠果造成伤害。文冠果幼林实行林粮、林草或林药间作,既可以增加经济收入,提高幼林期林地的经济效益,又起到了除草松土作用,如果间作豆类作物还可增加土壤肥力,可谓一举两得。
文冠果是朝阳产业,健康产业,是劳动密集型产业,还可以消除贫困,解决就业难题。文冠果初期产业有育苗、种植,文冠果观光农业,文冠果风景旅游等;加工产业有文冠果高级保健食用油、文冠果养生茶、文冠果饮料,以及文冠果家具、文冠果文玩、文冠果根雕等;深加工产业有文冠果制药、文冠果美容等。发展文冠果将有效缓解生态危机和食用油危机,具有良好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不仅能增加宁夏山地作物的多样性,还能起到绿化荒山、保持水土的作用,显示出较高的生态效益,对于调节区域气候,改善生态环境具有积极的作用,还能有力发展社会经济,改善民生,精准脱贫,促使山区人民群众过上小康生活。
总之,宁夏干旱少雨,水土流失、植被退化严重,生态危机不容小觑。造林绿化是改善生态环境的最有效手段,而宁夏生态、绿化和林果产业当首选文冠果,这对宁夏经济发展和根治盐碱地,以及彻底改善宁夏生态环境具有重大意义。发展文冠果产业是调整宁夏农村产业结构、治理水土流失和实现宁夏农民增收的一个重要突破口。
中美贸易战,使中华民族又到了最危险的时候!2017年,中国自产大豆1400万吨,总进口9554万吨,触目惊心,而且都是转基因大豆,说明中国极度缺乏食用油。大豆生产是非常耗费土地的,平均每生产一吨大豆需要8亩土地。这些进口大豆若是换成中国自种,要消耗7.6亿亩的土地。而中国的农业耕地红线是18亿亩,拿出这些土地种大豆是不可能的。
文冠果是唯一能够战胜美国转基因大豆的武器。在整个北方,水地可以种,旱地可以种,荒山荒坡,沙漠戈壁都可以发展文冠果产业。文冠果喜光,喜欢沙壤土,是沙漠生长的好植物,是抗旱节水的油料树种,能够在沙漠里规模化产业化发展。目前,我国人多地少的矛盾日益突出,把沙漠变成文冠果林海,不仅可以改变我国食用植物油主要依赖进口的局面,满足人民群众的消费需求,而且还能够腾出更多的耕地种植粮食,有效维护国家粮油安全[6]。
我国食用油缺口大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依靠种植草本油料,90%以上的食用油是从油菜籽、花生、大豆等油料中榨取的,而草本油料亩产量低,抗灾能力弱,产量不稳,经济效益差,从而影响了农民的种植积极性。而文冠果属木本高级油料,生产用工少,产量高,抗灾能力强,产量稳定,经济效益好,是“一年种千年收的铁杆庄稼”!目前,我国人多地少的矛盾日益突出,把旱沙地、旱土地和荒山、荒坡、荒滩,甚至沙漠、戈壁变成文冠果林海,不仅可以改变我国食用植物油主要依赖进口的局面,满足人民群众的消费需求,而且还能够腾出更多的耕地种植粮食,有效维护国家粮油安全。
食用植物油的优劣主要看不饱和脂肪酸的含量,橄榄油90%,文冠果油高达94%,为世界之最,是顶级的高级保健食用油,它还是“心脑同治”的药食兼用油,被称为“食用油之王”和“大脑黄金”。文冠果油所含不饱和脂肪较为稳定,比山茶油、牡丹籽油、橄榄油等高4~8%,其饱和脂肪的含量比橄榄油低1.78倍,比花生油低1.9倍。它的品质是豆油、花生油、芝麻油等望尘莫及的,其药用保健价值也是橄榄油、山茶油、牡丹籽油等无法比拟的。
埃及是一个沙漠国家,沙漠干旱区面积占国土面积的96%。全国大部分地区,属热带沙漠气候,终年干旱少雨,气候炎热干燥,年降水量不足30毫米。从亚历山大至利比亚国境的西北海岸沙漠,年降水量为120-150毫米,并有浅层地下水,他们在固沙中广泛栽植了橄榄和无花果。在西奈半岛西北海岸沙丘地年降水量为100-150毫米,他们也运用先进科学技术种植橄榄和金合欢等,进一步向知识密集沙产业方向发展。
勤劳智慧的埃及人民,历尽数十年的艰苦奋斗,沙漠治理已大见成效。昔日的茫茫无边沙海,如今变成郁郁葱葱的绿洲。埃及治理沙漠的成功经验,为世界上所有的沙漠化国家做出了光辉的榜样。他们治理沙漠的成功之处就是因为他们选用了兼具生态效益和经济价值高的橄榄、无花果和金合欢等树种。橄榄属于木本油料树种,是很好的经济树种。橄榄油大家都知道,是很好很贵的食用油,因此他们的路子就走对了,他们沙漠化治理是与沙产业结合在一起的,因此是成功的,是可持续的[7]。
文冠果是一个古老的树种,但却是一个新兴的产业,而橄榄油则是一个具有千年历史的古老产业,我们通过橄榄油产业在埃及的发展奇迹,看到了文冠果的未来,看到了文冠果产业无限光明的发展前景。如果文冠果能够在宁夏大力推广种植,建立一个山川秀美的宁夏就不再是梦想。
宁夏自然条件恶劣,生态环境脆弱,经济发展滞后,发展文冠果产业,有利于改善生态环境,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促进农民增收,催生新型绿色新能源产业,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多赢的目标。
文冠果象征着中华民族坚忍不拔的意志和自强不息的精神。她历经灾难却坚强不屈、欣欣向荣,凝聚着中华民族顽强拼搏的精神和文化。她是美化北国大地的希望,她是发家致富振兴乡村的力量,她是解决食用油危机的源泉,她是健康炎黄子孙的母乳,她是造福中华民族的神树,她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宝。
参考文献:
[1]梅成瑞.宁夏土地资源特点与承载能力的估算
[2]耿峻.对我区文冠果良种发展的思考. 宁夏林业通讯,2008, 7(2):32-33
[3]马海博.文冠果产业发展瓶颈与解决方法.甘肃林业,2020(3):31
[4]宁夏日报.把贺兰山作为一个整体来保护,宁夏日报,2019-5-24:1
[5]杨小琳.宁夏贺兰山发现野生“文冠果树”.新华网,2001,12
[6]马成福.中美贸易战拷问:谁来养活中国人.云同盟,2018
[7]马成福.把沙漠变成文冠果林海.马成福文冠果的博客,2019-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