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市狂欢的盛宴尚未结束,监管的缰绳已经悄然收紧,3700点之上的A股正迎来一场无声的考验。
“证监会停止降温股市!”这条消息在8月20日凌晨迅速在投资圈传开。三大指数冲高回落,集体小幅收跌,尽管沪指和创业板指数盘中再创新高,但盘中两次明显的跳水动作已经显示出市场的焦虑。
成交量明显萎缩至25884亿元,比上一个交易日缩小1758亿元。主力资金净流出约710亿元,且尾盘没有回流迹象。这场始于4月的反弹行情,在逼近2021年创下的3731.69历史高点区域后,终于显露出疲态。
1 监管出手,降温信号明显
证监会正在悄然收紧监管缰绳。多年来,部分上市公司在募集资金使用上存在“跑冒滴漏”现象:有的擅自变更资金用途,有的通过关联交易“暗度陈仓”,更有的违规占用募集资金。
这些资金流向房地产、理财等非实体经济领域,导致募投项目进展滞后甚至停滞,扭曲了资本市场资源配置功能。
7月24日,证监会系统党的建设暨2025年年中工作会议召开,吴清主席明确提出七大任务,包括全力巩固市场回稳向好态势和深化改革激发多层次市场活力。
到8月20日,证监会已经修订《上市公司募集资金监管规则》,强化“专款专用”原则,明确超募资金只能用于项目建设或回购注销。
2 内外资金分歧加剧
市场内部已经出现明显分化。虽然大盘重上3700点,但资金流向呈现防御特征。一边是外资连续流入,另一边则是内资天天砸盘,8月19日大幅流出近500亿元。
这种分化在行业间更为明显。军工与机器人板块分别上涨5.93%和5.78%,而半导体与AI产业链则遭遇资金抛售。白酒板块因其较高的股息率受到关注,头部酒企股息率优势明显。
3 全球市场波动加剧
亚洲股市在8月20日多数下跌,科技股遭遇大幅抛售。日本日经225指数和东证指数分别下跌1.5%和0.6%,韩国KOSPI下滑1.8%至一个半月低点。
科技股下跌追随其美国同行隔夜的大幅下跌,部分原因是8月份强劲上涨后的获利回吐。人工智能巨头英伟达下跌3.5%,领跌华尔街所谓的美股七巨头集团。
美国政府可能在芯片法案下获得资金的芯片制造商中持有股权的猜测也影响了市场情绪。路透社报道,华盛顿正在考虑持有三星电子和台积电等芯片制造商的股权。
4 结构性行情下的隐忧
这波行情背后隐藏着严峻的结构性问题。2025年8月14日,A股上演了一场极致的悲喜剧:一边是上证指数触摸3700点的高地,另一边却是超过4400只股票下跌。
这不是普通的牛市,而是一场极致的分化。市场正从“结构性牛市”滑向“结构性断层”,资本只剩几棵参天大树,却没有养活一片森林的土壤。
中小企业融资生态面临挑战。当信贷资源被政府和大型国企吸走,当中小企业赖以为生的间接融资渠道被压缩,当IPO和再融资的门槛越来越高,它们的生命线正在被一点点勒紧。
技术面上,沪指日线收出长上影阴线,30分钟级别顶背离得到确认。创业板指失守2450点支撑位,RSI指标进入超买区域。
交易员们普遍预计,市场可能需要回踩60日均线(2400点附近)来消化抛压。然而,中长期结构性机会仍聚焦科技自主(AI芯片)、军工及新质生产力(人形机器人)主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