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形机器人产业正迎来爆发临界点。随着特斯拉Optimus、智元远征A2等产品加速落地,市场掀起一波概念热潮。GGII预测,全球人形机器人市场规模将从2025年的63亿元激增至2030年的640亿元以上,年复合增长率高达58%。
为此,我梳理了四家较为代表性的人形机器人公司,均为核心部件供应商——中大力德、绿的谐波、奥比中光、柯力传感,看看它们究竟谁的综合实力更胜一筹?
第一家 中大力德作为国内唯一同时量产行星、RV、谐波三大减速器的企业,中大力德的技术覆盖人形机器人全部关节需求。尽管2024年营收下滑10.1%至9.76亿元,但其精密减速器业务逆势增长1.1%,毛利率大幅提升10.6个百分点至23.3%。公司已绑定宇树、智元、傅利叶等头部客户,2025年宇树独家订单达32亿元,占其机器人成本的36%。随着“减速器+电机+驱动”一体化战略推进,其关节模组解决方案正成为增长新引擎。
第二家 绿的谐波凭借自研的“P形齿技术”,绿的谐波将谐波减速器寿命提升至1.2万小时(行业平均仅8000小时),成本比进口产品低40%。2024年公司营收增长8.77%至3.87亿元,但净利润受研发投入加大影响下滑33.26%。其技术布局正向人形机器人纵深延伸:轻量化减速器减重30%,微型谐波适配灵巧手,行星滚柱丝杠则瞄准直线关节需求。年产50万台扩产项目达产,2025年产能爬坡将支撑智元6500台订单交付。
第三家 奥比中光国内市占率70%的3D视觉龙头,近期抛出一份21.87亿元定增方案,其中17.96亿元重押机器人AI视觉研发,占比高达82.1%。其双目结构光相机已用于优必选、智元等人形机器人,单台价值超3000元。2025年公司迎来爆发拐点:前五月营收同比激增117%,首次实现单季盈利5500万元(同比增8644万元)。随着募投项目落地,其环境感知算法与量产能力将构建双重护城河。
第四家 柯力传感2025年一季度以净利润75.85%的增速领跑四家,营收3.16亿元,毛利率达43.95%。公司突破美国ATI垄断的六维力传感器,送样智元测试。更创新的是与宇树联合开发的电子皮肤传感器,抓取成功率从78%提升至99%,已应用于医疗机器人手术场景。高附加值产品推动其净利率升至27.78%,盈利能力显著优于同行。
看完公司业务情况,我们采用杜邦分析法,将公司的财务核心数据净资产收益率进行拆解,看看四家人形机器人相关公司,谁的综合运营效率更强。
柯力传感:ROE领先的核心在于超高净利率(27.78%),源于六维力传感器等高端产品放量。但需警惕应收账款/利润比达181.6%,现金流压力待解。
中大力德:资产周转率最高(0.29次),但净利率仅7.52%拖累ROE。优势在于订单确定性(32亿元订单),若量产顺利将改善盈利。
绿的谐波:研发费用率高达12.8%压制净利率,但海外营收增长49.4%及丝杠技术突破,为长期ROE提升埋下伏笔。
奥比中光:高增长初期ROE尚未稳定,但定增21.87亿元加码研发与产能后,规模化将打开利润空间。
谁更有后劲?
技术迭代风险:中大力德面临宇树等整机厂自研关节的替代压力;奥比中光需持续升级算法应对复杂场景。
估值分化:绿的谐波PE达288倍,反映市场对其丝杠技术的期待,但需警惕研发不及预期风险;柯力传感61倍PE相对务实。
政策红利:上海临港每台机器人补贴5000元等政策,短期刺激需求,但长期需订单自我造血。
结论
四家公司卡位人形机器人三大黄金环节——减速器、视觉感知、力传感,但发展阶段各异:
柯力传感:盈利之王,高毛利产品驱动业绩爆发,但需突破现金流瓶颈;
中大力德:订单确定性最强,32亿元订单锁定增长,盈利改善进行时;
奥比中光:最具技术想象空间,百亿定增加码AI视觉,坐拥70%市占率;
绿的谐波:全球化与技术储备领先,丝杠技术或成第二增长曲线。
短期看柯力传感的业绩爆发力,中期看中大力德的订单兑现,长期则押注奥比中光的视觉生态与绿的谐波的全球化布局。当人形机器人走进千家万户,这些“幕后英雄”的价值,才刚刚浮出水面。
#优质好文激励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