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球资讯

你的位置:足球资讯 > 足球资讯介绍 >

股市满地“血雷”,最容易踩中的八类股票,普通投资者如何避坑保本?

点击次数:135 足球资讯介绍 发布日期:2025-10-11 00:26:56
这三十年的发展史,用八个字可以概括:热闹非凡,坑多雷多。从当年的“东方不败”到如今的“退市如雪崩”,一波又一波的投资者满怀期待地冲进市场,最后却撞得头破血流。尤其是2025年退市新规全面实施后,退市速度进入了“高铁模式”。截止8月底,已经有

这三十年的发展史,用八个字可以概括:热闹非凡,坑多雷多。从当年的“东方不败”到如今的“退市如雪崩”,一波又一波的投资者满怀期待地冲进市场,最后却撞得头破血流。尤其是2025年退市新规全面实施后,退市速度进入了“高铁模式”。截止8月底,已经有23家公司完成退市,7月更是创下单月9家退市的“纪录”,同比增长近五成。这就像是股市里的扫雷游戏,一不小心,就踩到 “血雷”,直接炸号销户。今天就扒一扒最容易踩雷的八类股票,它们就是股市里的“坏孩子”,碰了大概率就是烧钱包毁信心。

首先,财务造假股简直就是股市里的顶级“杀器”。这些公司账做得比朋友圈里的炫富照还精彩,仿佛真的是“业绩小天王”,直到某一天造假东窗事发,股价直接坠崖,投资者连维权的地儿都找不到。比如2025年因重大违法退市的ST卓朗,这家号称“智慧城市龙头”的公司,居然在2021到2022年虚增营收超5亿元,占比超过百分之五十。结果从光鲜亮丽直接掉到0.5元退市整理期的悬崖底,这戏剧化的转折,连狗血电视剧都跟不上。更重要的是,新规还强调“退市不免责”,2025年哪怕退市了,造假案照样查,责任人照样罚。比如退市龙宇,不仅因为造假被罚3800多万,董事长还被禁入股市十年。这是告诉大家别想着“退市是大结局”,造假只会让结局更惨。

再来看“连续亏损”的那些公司,2025年退市规则早已不只是亏两年那么简单了:主板连续两年净利为负且营收低于3亿,创业板连续两年净利为负且营收低于1亿,走人!今年的ST鹏博就是典型,这家公司不仅财报拿不出像样的东西,内控报告也是一团乱麻,直接被上交所强制退市,股价从两块一路跌到三毛,大股东可能当初买了“坦克底盘”。而那些用股价蹦极的玩法,比如长期低于1元,或者主板市值跌到5亿以下的,也得走人。这些股票早就证明,“炒ST博重组”这种套路是过去的老黄历。

第三类直接让人连想都不敢想,那就是控股股东把上市公司当“提款机”。本来大家以为上市了是要好好干事业,结果这边大股东拿着钱去买游艇、扩别墅,留下公司一个空壳纯靠演技。阳煤化工就是一个深刻案例,今年因为涉嫌资金占用被立案调查,虽然最终结果还没出,但只要金额够“见底”,退市那是妥妥的。一句忠告:多看看年报里的“其他应收款”,如果这项金额突然大得像天文数字,那就是在告诉你,“有人把公司掏空了”。

再就是看起来红红火火的行业雷区,比如光伏和新能源。今年光伏因为技术迭代,一批产能落后的小公司直接被市场扫地出门,而那些跨界造新能源车的地产企业,因为技术积累为零,彻底陷入了资金链断裂。没技术、没产品、政策稍微一收紧,产业链上所有相关企业都得受牵连。科技行业尤其不进则退,像明冠新材研发经费直线下滑,技术落后市场需求追不上,营收直接跌三成。光伏领域的阳光电源董事长曹仁贤一句话点破,“靠技术迭代淘汰落后的”,这行业压根不讲情面。

至于老套的“壳资源股”,就更没戏了。注册制的推进已经像是把垃圾直接扔出了垃圾场,2025年退市的公司里许多都是主业虚空的烂壳,股价从几块跌到几毛,名字换得勤快结果跟换拉面师傅一样没用。再来看瞎跨界的那些“蹭热点股”,“蹭”了半天都是“被蹭”,并购标的业绩不达标,再来个巨额商誉减值,结果一笔瞎操作直接让公司变ST。这些公司连面子都不想要了吗?

最后,“情绪股”更是让散户心塞的“反向财富转移案例”。机构先拉高股价吸引散户跟风,一看散户疯狂涌入,立马高位套现,把被动资金全砸下去。这套路简直是在告诉大家,“韭菜少不了菜刀”。2025年以来,这种涨得越狠、跌得越惨的情绪股屡见不鲜,股东里散户多得跟春节抢红包似的,那就是危险信号。

那么作为普通投资者,面对这些满地雷的世界,是不是该先挖个防空洞?其实也没那么悲观,但有一个铁律需记住:业绩为王。一切题材炒作、讲故事、抱团情绪,最终都得回到实打实的业绩。如果这个基础不牢靠,不管多好听的概念都只是泡沫。钱是辛苦赚来的,别到头来沦为别人收割的韭菜。潮水退了才知道谁在裸泳,可怕的是有人连泳裤都忘了带。你,准备好了吗?